能源密集涨价 价格改革箭在弦上

浏览:2218次 发表于:2009-11-20 09:09:26
    2009年注定成为能源价格调整年。但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转型的经济政策,却加重了普通中国家庭的负担。然而相比价格调整,更重要的是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一套更能反映市场运行规则的价格改革机制。

  密集涨价

  上周二,在多方猜测之下,油价完成最新一次上调,这意味着油价的频繁调整将成为常态。过去的11个月间,中国按照新的成品油定价规则,5次上调油价,3次下调油价,媒体戏称之为“5比3”。

  与之相对应的是,诸如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等关系到公众利益的资源产品价格或已进入上调期,或蓄势待发。

  毫无疑问,2009年将成为中国能源价格的集中调整年。

  今年8月初,国家发改委特意在其网站刊载《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详细阐述了备受关注的水价、电价以及成品油定价改革进展。

  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正在酝酿价格新政,同时也从侧面证实价格改革将不断加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此次能源价格调整出发点一方面是中国资源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历史欠账太多,另一方面现在是资源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机———经济回暖,暂无通胀压力。

  事实上,过去的几年内,中国政府一直试图调整能源价格。今年年初,一位能源研究学者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国际能源价格处于低位运行以及中国经济好转将会成为能源价格调整的最重要因素。

  以油价调整为例,中国价格主管部门寻找的调整时机即为国际油价平稳期。当国际油价进入熊市之后,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开征燃油税,同时制定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本月底之前,发改委相关部门将组织专家专门讨论运行一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从最近释放的涨价信息来看,此次调整的能源价格基本处于上涨通道之中。这也成为历年以来能源价格最集中、调整最频繁的年份。

  其中,水价调整范围波及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更多的地方政府选择了召开听证会。油价史无前例地调整了八次之多,记者注意到即使国际油价处于上升通道之中的2005年,政府也只是调整了五次油价。电价已经在10月份成为能源价格调整最热话题之一,业界甚至明确提出了涨价的幅度。天然气价格去年年底已纳入决策层的考虑范围,今年一度出现多套价格调整方案。随着西气东输二线的竣工,与国际油价联动的中亚进口天然气输入中国,气价上涨将不可避免。

  难撼的价格

  一片“涨声”中,国家发改委对外宣称,各地应审慎出台调价方案,尤其要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

  外界看来,这种担忧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政府试图通过能源价格调整,提高经济效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政府对能源价格调整异常谨慎。

  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犁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能源价格调整过程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在牛犁看来,政府正在“走一步看一步”,逐渐理顺价格关系。然而,在市场主体还未健全、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只要一步走得太快,反弹就会非常强烈”。

  以去年电价调整为例,政府是在反复试探,绕过奥运会之后才开始调整电价。官员们始终担心一点:社会能否承受得了与市场接轨后的能源价格。

  这种担心在去年石油大牛市期间达到了顶峰。当时泰国、印尼等国在相继提高油价之后,爆发了一系列的示威活动。此前,这些国家为了应对高油价,曾采取价格管制、补贴炼化企业的方法。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出现,过去几年内,中国政府选择的手段就是对两大集团进行补贴,让其继续执行低油价政策。

  过低的能源价格无法反映能源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穷人补贴富人,社会单位GDP能耗长期居高不下。普氏能源市场资讯中国高级总监DavidHanna曾就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石油补贴的问题在于它通过阻挠正常的市场信号,无视高的国际价格,剥夺了需求量的正常减少。”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他的《中国牛市》一书中曾如此评价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国“如同一个十多岁快速长身体的孩子”,但是过度的污染和低效的使用率使中国不堪重负,他必须开始“注意自己的腰身”。

  去年,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美国坚持认为中国应该取消成品油价格补贴,用市场的方式来调整石油的需求。在这些对中国充满恐惧的西方人眼中,低价能源价格生产的产品正在冲击着他们的圣诞树、冰箱、彩电,甚至是就业。

  这种压力已经让中国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中国已经意识到自己不仅要输送篮球运动员,还要输送他们喜欢的产品,而不是“指责”———中美“战略对话”落幕一天后,中国做出了成品油调价的决定。

  从今年的能源价格调整来看,政府显示出让价格攀升的意愿。不过,即便如此,政府依旧在每次调价中小心翼翼。

  比如,按照最新的油价调整规则,只有国际油价超过每桶80美元之时,政府才予以干涉,事实上当国际油价达到60美元之上,政府已经开始控制调价幅度。

  价格改革箭在弦上

  显然,政府不肯最终放手价格掌控的背后是,政府需要通过价格的控制在民生与利益集团之间做出平衡。

  水电油气等垄断企业集中提出涨价的需求,其出发点是企业亏损。在过去国际能源价格高涨期间,这些企业全部被要求从大局出发,承担社会责任,即使已经市场化的煤价也曾被政府多次临时管制。

  从目前来看,能源价格上调已经迫在眉睫,然而,正如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所说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成本机制,没有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能源价格调整将会陷入一改革就涨价的怪圈。

  以目前涉及的水电油气企业来说,其中每个领域的企业在谈及亏损之时,都无法清晰地给出一个成本。

  水价涨价中,供水企业提供的成本中有众多是模糊的成本,比如人员工资、污水处理费等生产成本。

  电价上调中,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也颇为模糊。南方周末记者查阅了两年来电监会的电价监管报告,其中涉及最多的是,检查后的输配环节电价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各电网企业相差较大。

  油价调整中,大家疑惑的是为何在国际油价最低谷之时,价格主管部门没有按照新的油价标准调整到最低点,反而当国际油价上升期间不断上调油价。

  气价的调整中,此前气价政策完全是在没有外国气源情况下制定的,现在按照企业的测算要求,政府又该如何确定其涨幅。从气价机制上,中国天然气价格由天然气出厂价加管输送费构成,其中出厂价以及管输费均由国家发改委制定。这客观上无法让公众信任其最终的调价幅度。

  除了成本不透明之外,中国能源企业基本垄断在少数利益集团手中也为业界诟病。在过去几年内的能源价格上涨期间,始终有这些身处利益漩涡的垄断企业在摇旗呐喊。

  正如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犁所说,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这些垄断企业都能以“断供油品要挟”,当放松管制之后,价格的最终掌控之力必然会向这些垄断集团倾斜。

  正因如此,在现有垄断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每次在能源价格调整期间,都有专门涉及保障低收入人群的条款。政府是在不触动既有利益的格局之下,力图保障民生。“资源价格的改革对CPI影响小,并不意味着对所有普通人的影响都小。”刘尚希评价说。

  10月底的一次民营石油论坛上,一位广东的石油老板如此说:两大集团其实相当于长江、黄河,而他们这些民营石油企业就是遍布各地的小湖泊。只有让二者有效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环境。

  显然,没有一个有效的竞争市场,就无法形成市场价格。



友情链接

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防腐蚀论坛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国家石油和化工网中国石油腐蚀网
地址: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818室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2643号 冀ICP备12013063号  邮编:050051 电话:0311-68073978/68073976
E-mail:hbffbw@163.com 网址:http://www.hbffb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