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
是我国腐蚀与耐蚀钢工程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他连续十四年主持国家科技条件平台重大项目“材料环境腐蚀试验台网建设与共享工程”,是“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系统获得了合金成分和冶金工艺参数对低合金钢环境腐蚀起源与演化机理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符合我国典型服役环境的全生命周期的低合金耐蚀钢成分设计与调控新思想;建立了低合金钢耐蚀性能冶金全流程调控的新理论;发明了低合金耐蚀钢系列新钢种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研制了高品质低合金耐蚀钢标准新体系;解决了国家重大工程多项钢铁材料腐蚀难题。
发表包括《Nature》在内SCI论文476篇,专著13部(主编10部),他引6491次;获授权专利65件(国际专利2项),通过合同或专利实施为上百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排名第一科技奖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3项、行业科技一等奖5项。担任国际冶金类顶级期刊《Corrosion Science》顾问编委、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获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2015年度优秀团队奖、2017年度技术贡献奖和2019年杰出研究奖。主持编辑出版国内首部“腐蚀学科进展报告”;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授权国家专利65项。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58名、硕士97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获省部级1等奖7项(6项排名第一)。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高校十大模范教师称号”和执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优秀团队奖。